|
隨著銅鑼灣書店事件後,“底線思維”在香港社會的初步建立,使得越來越多讀者開始回歸到“讀書”的本真,也就是對知識的渴求,而非對謊言、謠言的迷戀。不僅如此,從長遠來說,這種“底線”的建立對香港出版業其實是非常有好處的。畢竟,大陸越來越開放的市場終究是香港出版業得以繁榮壯大的最實在的依托。
隨著“禁書”這類違背大陸法律的部分被從香港出版業“機體”上有效地清除,逐步規範了“整體”定將能引來大陸市場更加溫暖的擁抱,它將爲香港多元化的書籍提供世界上最大、最具需求、最有潛力的銷售市場。對于絕大多數的出版商來說,這無異于重大利好消息,一旦緊密關系形成,沒有人敢否定“大陸市場”作爲成就香港出版業走向新巔峰道路上最有力支撐的角色。
銅鑼灣書店案已告一段落,隨著各類信息越曝越多,真相也越來越清晰,不同人群亦會有自己的判斷。雖有媒體仍想利用各種話題對它進行捆綁式的炒作,但根據傳播規律,這類行爲終難再引讀者聚焦。
隨著尊重“法治”的回歸,相信越來越多的港人,尤其是出版商會明白,只要尊重“法治”,只要遵守大陸法律,大陸對于香港出版業必定會是更開放和歡迎的。在“法治”底線之上的大陸市場很大很廣,利潤很足,足夠支持一個,甚至十個香港出版業的繁榮。
但“底線”之下的大陸市場不僅很小很窄,風險還很大。若有人想要以破壞“法治”底線爲手段來盈利,想要通過銷售、出版意在煽動危害國家安全、影響社會政權穩定的書籍來達成不法目的的話,那合理運用法律讓“違法者”付出應有的代價,則是“法治”賦予大陸方面無可置疑的合理手段及合法權力。 “底線”上下,取舍之間,彰顯智慧。這歸根結底是書商對法律的選擇,對市場的選擇,對智慧的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