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新京报/日期: 2020-11-24
北京挺进“世界城市”的时间,比规划中的2050年应该会大幅提前。
近日,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A.T. Kearney,下称“科尔尼公司”)发布《2020全球城市指数报告》,揭晓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和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仍领衔前四。中国城市中,北京超越香港,历史性地进入全球第五名。
北京历史性首进前五是靠啥
科尔尼全球城市指数报告首次发布于2008年。
今年《全球城市综合排名》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北京与香港的排名对调——北京取代香港跻身全球综合实力前五强城市。同时,这也是本报告发起12年以来,首次出现前五位城市的变化更迭。
2019年,北京在该榜单中排名第九;一年后,北京提升了4个名次。
该报告认为,北京排名上升的重要原因是其在创业创新领域的突出表现,是社会稳定性、人力资本投入和创新创业水平提高的共同作用。
在今年的榜单中,北京大多数指标的得分均有所提升,并且在各个维度都表现出了不俗的实力。
例如,北京商业活动维度得分位居全球第二,包括全球500强企业数量排名第一,独角兽企业(十亿美元以上估值,且未上市)数量全球第二。此外,北京领先的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以及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也使得北京的人力资本维度得分得以大幅提升。
而此次香港下降1名,分析认为,这反映了去年以来一系列动荡对其国际城市地位的冲击与影响。
北京进全球城市第一阵营在意料中
北京此次挺进全球城市第一阵营,其实并不意外。
早在2018年,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发布《世界城市名册2018》,北京便首进四强。该报告是通过城市间金融、专业、创新知识流情况,确定城市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位置。
无论是2018年的首进四强,还是此次挺进前五,北京市的“上位”,固然有多个因素使然,但最基础的,无疑是经济总量的提升。
2009年,北京市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从世界银行划分富裕程度的标准看,彼时,北京迈入中等富裕城市。
2018年,北京人均GDP达到2.1万美元,达到发达经济体的标准,具备了冲刺、建设成为“世界城市”的基本条件。
GDP是硬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更关键的,还在于城市经济的成色和质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北京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83.5%,比全国的53.9%高出近30个点。
这个数据不寻常。它表明,北京的经济结构已经具有服务化和集约化的特征。北京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趋势的重要力量。
这一数据也折射出北京成为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5年来取得的成效,以及北京在科技、互联网信息、金融、商务、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各领域的发展成就。
纵观世界发达城市,它们都有一些显著的经济特征,包括服务业占整体经济的比重较高,经济集约化达到相当水平,创新在整体经济增长中所占有较高份额等。在部分发达经济体中,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都是接近或超过80%。
如今,北京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全球发达城市的水平。
以服务业为代表的北京“新经济”的突出优势,或许是其在全球城市排名中反超经济体量更大的上海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9年,上海GDP为38155万亿元,比北京的35371万亿元高出一截。同期,这两座城市的人均GDP均突破了两万美元,都在2.3万美元左右,北京略比上海高。但同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的GDP占比为72.7%,与北京有明显的差距。
除了经济因素之外,密集的重点高校群和科研院所资源,以及强大的科技和文化创新力,也是北京在诸多城市中胜出的重要原因。
根据200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至2020年)》,北京的城市发展目标,第一步是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第二步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城市,第三步是到2050年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现在来看,北京挺进“世界城市”行列的时间,比该规划中的2050年应该会大幅提前。
中国城市成绩可圈可点但仍须提升
2020年《全球城市综合排名》中,中国内地城市表现持续提升。除了北京之外,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南京、杭州、青岛、成都、重庆、武汉等“新一线”城市也有显著的排名提升。
一线城市中,上海跃升至全球第12名,排名上升7名;深圳上升4名;广州上升8名。
“新一线”城市的排名也有明显上升。
杭州继2019年首次进入百强后,2020年上升了9名,位居82名。成都排名提升2位,位列87位。西安上升9位,首次进入百强城市。南京维持第86名。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春季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的武汉,此次排名仍然提升了11位,从去年的104位进入百强以内,居93位。武汉市的排名提升幅度,也超过了绝大多数内地城市。
对于中国城市的表现,早在2018年,GaWC《世界城市名册2018》报告主要编写者、GaWC副主任本·德拉德与凯瑟·佩恩就说,世界城市布局已向亚太地区倾斜,同时,随着更多中国城市加入其中,世界城市或将迈入“中国世纪”。
这个说法未必完全准确,但中国城市的崛起也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事实。得益于在治理和经济发展上的长期投入,中国城市正在快速追赶欧美城市。
不过,尽管中国城市在全球城市排名中上升速度令人瞩目,也要看到,全球排名前四位的城市没有变化,仍然由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领衔。这些城市长期“霸屏”,说明它们在经济创新、人力资本、商业活动、信息交流等方面仍然具备显著优势,同时具备世界城市地位的自我更新与提升能力。
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公认的世界城市,都是对全球经济政治文化战略性要素具有控制力、能够直接影响全球事务的节点城市。在这方面,它们相比北京等中国内地城市,仍具有明显优势。
例如,伦敦的国际组织总部有57个,而北京目前的国际组织总部相对较少。此外,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其文化影响力仍主要集中在历史资源和传统领域,缺少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团体和文化活动。
科尔尼全球城市指数报告也显示,中国内地城市尽管在经济发展与商业活动等维度有明显优势,但在国际政治交往与文化体验等全球软实力维度得分仍然偏低。这说明,中国城市在加快经济发展、追求更高GDP的同时,需要加强其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不仅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如此,中国内地“新一线”等城市亦如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