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总共850条微博

动态微博

楼主: husongh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从挪威杀人案, 你怎样看"废除死刑"?

[复制链接]

128

主题

550

帖子

8036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05: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补充一句: 挪威杀人犯是杀别人很疯狂,"废除死刑"的背景让他"英勇地"把大屠杀当作他的作秀舞台


听说他是因为仇视穆斯林移民,以此极端手段来得到宣扬其观念的机会,他干嘛要自杀? 假若以“没自杀”为论据,说他怕死并以此推论死刑对他有‘震慑’力,那就有些牵强了吧?



原贴:
文章来源: husonghu® 于 2011-7-28 11:17:45 (北京时间: 2011-7-28 23:17:45)
标题:补充一句: 挪威杀人犯是杀别人很疯狂,"废除死刑"的背景让他"英勇地"把大屠杀当作他的作秀舞台,

他无"后顾之忧"啊. 不见得他自己不怕死. 他如果自杀了的话才说明他真是不怕死.


 www.ddhw.com

 

  本贴由[husonghu]最后编辑于:2011-7-28 11:37:46  


www.ddhw.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主题

550

帖子

8036

积分

沙发
发表于 2011-7-29 14: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回复:一个小问题


至少形式上,你的论据有些奇怪:你用了死刑震慑力失效的例子来证明死刑的震慑力。

原贴:
文章来源: husonghu® 于 2011-7-29 4:41:37 (北京时间: 2011-7-29 16:41:37)
标题:回复:一个小问题

1. 你认为“有死刑比没有死刑更能阻止潜在杀人犯犯罪”这一说法很主观 ---- 为何? 我上贴已经说了: "我就是因为坚持逻辑推理才坚信死刑的震慑力高于一切其它: 不用多想1,2,3,4,5许多现象,只要一个现象就够了:为什么许多被判死刑的(包括药家鑫)悔恨难当,要千方百计争个死缓或无期? 而不是相反? 很自然的结论就是死刑的震慑力高于无期. 还可能有其它解释吗?" ---- 新新, 还可能有其它解释吗?
 www.ddhw.com
2. 如何才能证明我的观点是错误的?---- 很简单, 只要事实是与上述现象(许多被判死刑的(包括药家鑫)悔恨难当,要千方百计争个死缓或无期) 相反的, 我就输了.

新新, 欢迎继续争论. 同时写几句不是结语的话: 请别介意, 争论中我的某些语言有点过火, 抱歉. 但你知道的, 我决不是对你"人". 因为,我知道你我的愿望都是好的. 越不放弃,越表明我们追求真理(要不然反倒不会这样坚持了). 你的"纯"和"理想气",很难得(只是与现实不太符). 观点不能一致也不要紧. 随着时间, 我们都会变. 有机会的话, 我们10年, 20年后再交流. 看看是不是会变得接近些.www.ddhw.com

 

  本贴由[husonghu]最后编辑于:2011-7-29 5:10:51  


www.ddhw.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主题

550

帖子

8036

积分

板凳
发表于 2011-7-30 04: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总有一个可以吧?(图)


我明白你说的"死刑震慑力失效"意思. 那么, 难道你认为所有被判死刑的人从一开始抱着必被死刑的心? 当然这样的人有, 但很少. 就象"八太爷"(见:清 末混混戏慈禧:要劫就劫皇杠 要奸就奸皇妃). 但我说的许多被判死刑的(包括药家鑫)悔恨难当,要千方百计争个死缓或无期的那些 杀人犯偏偏不是这类. 他们只是当时或失控或侥幸才杀人(没想到最终会面临死刑) ---- 要不然他们也 不会悔恨难当,要千方百计争个死缓或无期了. 也许你会进一步说, 既然杀了人, 那说明anyway死刑的震慑力不起作用. 不对, 有这些当时或失控或侥幸杀人, 事后悔恨难当的人, 就说明有更多当时不失控不 侥幸, 因死刑的震慑力抑制或中止杀人的人 ----- 因为人的控制力意志力判断力和智商是不等不样的.

你对自己的论据的取舍太过随意,对你的论点有用的就取,违背的随手就扔:用药家鑫一类的例子说明杀人犯也怕死,但这些例子恰恰是死刑震慑力不起作用的,于是你就乾坤大挪移,说怕死刑会震慑了另一类人,而偏偏对你引用的例子不适用,你觉得你这种推理过程有说服力吗?

再说了, 如果你说许多被判死刑的(包括药家鑫)悔恨难当,要千方百计争个死缓或无期不能体现死刑震慑力的话, 那么平民百姓因怕死刑不敢杀人(社会上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或者就是我说的大多数人(包括我)坚信死刑有震慑力的大众信念总是可以证明了吧? 你总不能说那个不能算, 这个又不能算吧? 那不是刁难人吗?  

论据关键是质量,不是数量。你总不能拼凑一堆毫无价值的论据,然后抱怨对方“说那个不算,这个不算”,“刁难人”吧?
我们来看看你列举的论据:
(1)如果你说许多被判死刑的(包括药家鑫)悔恨难当,要千方百计争个死缓或无期不能体现死刑震慑力的话。。。
你举的这例子本来就是和你论点唱反调的,死刑对药家鑫杀人到底起过什么‘震慑’作用?你说了半天,只是药杀完人后,面对死刑时害怕起来--这是“震慑”作用吗?
(2)那么平民百姓因怕死刑不敢杀人(社会上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这又是你的想当然,如果你说的是对的,那些废除死刑的地区,杀人案数量应该马上显著增多才对。
(3)或者就是我说的大多数人(包括我)坚信死刑有震慑力的大众信念总是可以证明了吧?
你这个“总”字用得好,充分体现出你自己说话没底气,连这种老套路也搬上来了,不是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吗?”。。。

那么, 你又怎样证明死刑没有震慑力呢? 难道就凭一两个"八太爷"的例子? ---- 当然我说死刑有震慑力并不是说对100%的人.  但, 有几个杀人犯是为了自己被死刑去作案的呢?  99%都不是(药家鑫知道死的后果会作案吗?). 就象大贪污腐化犯并不是为了丢官丢命人财两空去犯案是同一道理呀!
不知为什么你总提八太爷,你硬塞这么个例子偏说是我的凭据。 药家鑫知道死的后果会作案吗?  --好奇怪的问题,药家鑫杀人时不知道死的后果?





原贴:
文章来源: husonghu® 于 2011-7-29 13:10:21 (北京时间: 2011-7-30 1:10:21)
标题:总有一个可以吧?

我明白你说的"死刑震慑力失效"意思. 那么, 难道你认为所有被判死刑的人从一开始抱着必被死刑的心? 当然这样的人有, 但很少. 就象"八太爷"(见:清末混混戏慈禧:要劫就劫皇杠 要奸就奸皇妃). 但我说的许多被判死刑的(包括药家鑫)悔恨难当,要千方百计争个死缓或无期的那些杀人犯偏偏不是这类. 他们只是当时或失控或侥幸才杀人(没想到最终会面临死刑) ---- 要不然他们也不会悔恨难当,要千方百计争个死缓或无期了. 也许你会进一步说, 既然杀了人, 那说明anyway死刑的震慑力不起作用. 不对, 有这些当时或失控或侥幸杀人, 事后悔恨难当的人, 就说明有更多当时不失控不侥幸, 因死刑的震慑力抑制或中止杀人的人 ----- 因为人的控制力意志力判断力和智商是不等不样的. 
 www.ddhw.com
再说了, 如果你说许多被判死刑的(包括药家鑫)悔恨难当,要千方百计争个死缓或无期不能体现死刑震慑力的话, 那么平民百姓因怕死刑不敢杀人(社会上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或者就是我说的大多数人(包括我)坚信死刑有震慑力的大众信念总是可以证明了吧? 你总不能说那个不能算, 这个又不能算吧? 那不是刁难人吗? 
 
那么, 你又怎样证明死刑没有震慑力呢? 难道就凭一两个"八太爷"的例子? ---- 当然我说死刑有震慑力并不是说对100%的人.  但, 有几个杀人犯是为了自己被死刑去作案的呢?  99%都不是(药家鑫知道死的后果会作案吗?). 就象大贪污腐化犯并不是为了丢官丢命人财两空去犯案是同一道理呀!
 

www.ddhw.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主题

550

帖子

8036

积分

地板
发表于 2011-7-30 08: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好了, 我放弃. 只觉得怕死的人与"视死如归"的人无法相互理解, 就象怕蛇的人与不怕的人无法相


好了, 我说的没有道理, 没有说服力. 嗯, 死刑是没有震慑力的. 大家都是视死如归的. 坐牢还不如死. 是啊, 药家鑫不怕死, 他是自己找死刑的. 那些丢掉性命也丢掉家产的贪官也是在贪时就知道结局的.
你也不必说气话。药家鑫怕死,但死刑又对他确实又没起什么“震慑“作用使之不敢杀人,这你不否认吧?其实是你把怕死与死刑的震慑作用混为一谈,认为药家鑫怕死,于是死刑就必然有震慑作用。其实,你已经认识到你陷入的自相矛盾,并给出了”侥幸“,”失控‘的解释--当然,这些都说明死刑震慑力的有限性。 于是,你又有了一番想象,你设想有那么些潜在杀人犯,冷静,理智,“不侥幸,不失控”,能通盘考虑得失,精确到愿冒无期徒刑的险,却绝不越死刑“震慑”雷池一步 -- 这种为死刑“震慑力”量体裁衣设计出来的人种也许存在,可从历史数据看,这类人就算有也极少。

可是,贺卫方为何说"死刑使犯人极度恐惧,太残忍"呢?
贺卫方是何方神圣?

为何最近其他两位网友说:"如果大部分被判死刑的人希望改判无期,那么死刑就有意义;如果大部分判无期的希望改判死刑,那么死刑就该废止了", "从好多人被判死刑还要上诉来看,死刑还是有震慑力 ,至少对于那些怕死的潜在犯罪分子来说", 怎不见你反驳呢? (我用许多被判死刑的(包括 药家鑫)悔恨难当,要千方百计争个死缓或无期来说明死刑的震慑力, 只是他们说法的翻版而已).
www.ddhw.com你要是觉得我只反驳你,没反驳其他人,不公平,那我抱歉。 我可没法贴贴读仔细,然后分清谁最早说什么,谁是借用了谁的观点。你既然引用,我就自然假设你认为那是对的。

原贴:
文章来源: husonghu® 于 2011-7-29 23:19:32 (北京时间: 2011-7-30 11:19:32)
标题:好了, 我放弃. 只觉得怕死的人与"视死如归"的人无法相互理解, 就象怕蛇的人与不怕的人无法相互理解

好了, 我说的没有道理, 没有说服力. 嗯, 死刑是没有震慑力的. 大家都是视死如归的. 坐牢还不如死. 是啊, 药家鑫不怕死, 他是自己要求死刑的. 那些丢掉性命也丢掉家产的贪官也是在贪时就知道结局的.
 
可是,贺卫方为何说"死刑使犯人极度恐惧,太残忍"呢?
 
为何最近其他两位网友说:"如果大部分被判死刑的人希望改判无期,那么死刑就有意义;如果大部分判无期的希望改判死刑,那么死刑就该废止了", "从好多人被判死刑还要上诉来看,死刑还是有震慑力 ,至少对于那些怕死的潜在犯罪分子来说", 怎不见你反驳呢? (我用许多被判死刑的(包括药家鑫)悔恨难当,要千方百计争个死缓或无期来说明死刑的震慑力, 只是他们说法的翻版而已).


 

  本贴由[husonghu]最后编辑于:2011-7-30 0:49:47  




 

 


www.ddhw.com

 

  本贴由[HF:]最后编辑于:2011-7-30 1:9: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主题

550

帖子

8036

积分

5#
发表于 2011-7-30 15: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最后几句:



我是说: 药家鑫杀人时根本就没想到"死刑"二字, 如果他想到等他的是死刑的话他绝不会杀---这从他后来的言行清楚可见. 其实, 我并不同意你说的在他身上"死刑震慑力失效". 只是顺着你才放弃从杀人犯方面来谈, 而"乾坤大转移"到平民百姓怕死来谈. 但你说这也不行. 在我看来,"怕死"与"死刑震慑力"同根同源. 我终于明白了, 在你看来, "在死刑制度下没有杀人案"才能说"死刑有震慑力".  我无语了. 按你的定义, 这世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有"震慑力"了.

我是越来越找不到北了,难道你是说死刑震慑力在药家鑫身上还是有效的?




原贴:
文章来源: husonghu® 于 2011-7-30 2:7:13 (北京时间: 2011-7-30 14:7:13)
标题:最后几句:

我是说: 药家鑫杀人时根本就没想到"死刑"二字, 如果他想到等他的是死刑的话他绝不会杀---这从他后来的言行清楚可见. 所以, 其实我根本不同意你说的药家鑫是"死刑震慑力失效"的例子(你对药家鑫案的评判真是独一无二), 只不过是顺着你才放弃从杀人犯方面来谈, 而"乾坤大转移"到平民百姓对死刑的畏惧来谈死刑震慑力. 但你说这也不行. 那在你看来,到底怎样才算反映死刑震慑力呢? 要"在死刑制度下没有杀人案"才能说"死刑有震慑力"吗?  我无语了. 按你的定义, 这世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有"震慑力"了. 本来, "死刑震慑力"只是种简化的说法,  只是指"死刑是最高刑罚,比没有死刑更能吓阻人杀人", 仅此而已. 对它的否定式就是"无期是最高刑罚,比死刑更能吓阻人杀人". 所以, 其它的争论都打岔了. 问题应该归结为:
 
到底是(A)----"死刑是最高刑罚,比没有死刑更能吓阻人杀人",
还是(B)----"无期是最高刑罚,比死刑更能吓阻人杀人".
 
根据我们对"死刑震慑力"的简化和理解,所以我和其他网友才会说: "大部分被判死刑的人希望改判无期这个事实,表明死刑有震慑力". 按你对"死刑震慑力"的定义, 那我就不用这个词好了. 就这样说好了: "大部分被判死刑的人希望改判无期这个事实,表明(A)对(B)错". 如果你这也不同意. 我们就别争了.www.ddhw.com
 
有"侥幸的失控的", 有"不侥幸不失控的", 现实难道不是这样吗? 哪里自相矛盾了? 谁说死刑震慑力是无限的了? 你看看你自己前后的贴吧, 才自相矛盾呢.
 
贺卫方是中国提倡废除死刑的祖师爷. 我提他是觉得提倡废除死刑的人大大地自相矛盾: 一方面说"死刑使犯人极度恐惧,太残忍", 另一方面又说死刑没有震慑力.
 
"如果大部分被判死刑的人希望改判无期,那么死刑就有意义;如果大部分判无期的希望改判死刑,那么死刑就该废止了", "从好多人被判死刑还要上诉来看,死刑还是有震慑力 ,至少对于那些怕死的潜在犯罪分子来说" --- 除了不符合你对"死刑震慑力"的定义, 网友这些话哪里错了?
 
我只能这样来理解: 说死刑没有震慑力的人, 是"视死如归"的人. 佩服. 
www.ddhw.com

 

  本贴由[husonghu]最后编辑于:2011-7-30 6:59:23  


www.ddhw.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主题

550

帖子

8036

积分

6#
发表于 2011-7-30 16: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对的, 请看我刚刚修改的贴. 也请看xyh刚才的贴对药案是怎么评的


还是没看出死刑震慑力在药家鑫身上怎么有效的。 你好像是加了个”如果“: ”如果“他想到了死的可怕,(或者有个上帝的声音提醒他),那死刑震慑力就会有效 -- 是这样吗?


原贴:
文章来源: husonghu® 于 2011-7-30 7:46:56 (北京时间: 2011-7-30 19:46:56)
标题:对的, 请看我刚刚修改的贴. 也请看xyh刚才的贴对药案是怎么评的
(无内容)
www.ddhw.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主题

550

帖子

8036

积分

7#
发表于 2011-7-30 16: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最后几句:


我是说: 药家鑫杀人时根本就没想到"死刑"二字, 如果他想到等着他的是死刑的话他绝不会杀----这从他后来的言行清楚可见. 所以, 其实我根本不同意你说的药家鑫是"死刑震慑力失效"的例子(你对药家鑫案的评判真是独一无二), 只不过是顺着你, 我才放弃从杀人犯方面来谈---正是我的easy going才让你认为我是"随意取舍"对吗? 我真是引火烧身了. 其实"乾坤大转移"到平民百姓对死刑的畏惧来谈死刑震慑力, 也完全没有错, "死刑震慑力"有没有就应该由全民来评判. 但你说这也不行. 那在你看来,到底怎样才算反映死刑震慑力呢?

这有点题外,不过。。。
可能是在不同立场上, 在我看来你并没”顺着我“,我辛辛苦苦地抓了个你的小辫子(我容易吗?):药家鑫是”震慑力“的反例, 你要顺着我就该是:对对对,你说得对,这个例子我用错了。可你意识到你的自相矛盾后,来了个”乾坤大挪移“ ,这在我看来这不是EASY GOING, 而是有些狡辩 -- 这话不中听,但老朋友了,我就实话实说,希望别介意。


原贴:
文章来源: husonghu® 于 2011-7-30 2:7:13 (北京时间: 2011-7-30 14:7:13)
标题:最后几句:

我是说: 药家鑫杀人时根本就没想到"死刑"二字, 如果他想到等着他的是死刑的话他绝不会杀----这从他后来的言行清楚可见. 所以, 其实我根本不同意你说的药家鑫是"死刑震慑力失效"的例子(你对药家鑫案的评判真是独一无二), 只不过是顺着你, 我才放弃从杀人犯方面来谈---正是我的easy going才让你认为我是"随意取舍"对吗? 我真是引火烧身了. 其实"乾坤大转移"到平民百姓对死刑的畏惧来谈死刑震慑力, 也完全没有错, "死刑震慑力"有没有就应该由全民来评判. 但你说这也不行. 那在你看来,到底怎样才算反映死刑震慑力呢? 要"在死刑制度下没有杀人案"才能说"死刑有震慑力"吗?  我无语了. 这是我说气话的原因. 按你的定义, 这世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有"震慑力"了. 本来, "死刑震慑力"只是种简化的说法,  我的意思就是指"死刑是最高刑罚,比没有死刑更能吓阻人杀人", 仅此而已. 对它的否定式就是"无期是最高刑罚,比死刑更能吓阻人杀人". 所以, 其它的争论都打岔了. 问题应该归结为:
 
到底是(A)----"死刑是最高刑罚,比没有死刑更能吓阻人杀人",
还是(B)----"无期是最高刑罚,比死刑更能吓阻人杀人".
 
根据我们对"死刑震慑力"的简化和理解,所以我和其他网友才会说: "大部分被判死刑的人希望改判无期这个事实,表明死刑有震慑力". 若你一定要把"死刑震慑力"定义为"在死刑制度下没有杀人案", 那我就不用这个词好了. 就这样说好了: "大部分被判死刑的人希望改判无期这个事实,表明(A)对(B)错". 如果你这也不同意. 我们就别争了.
 
有"侥幸的失控的", 有"不侥幸不失控的", 现实难道不是这样吗? 哪里自相矛盾了? 谁说死刑震慑力是无限的了? 你看看你自己前后的贴吧, 才自相矛盾呢. 另外, 我还一直想听你说说废除死刑到底有哪些好处和社会效益呢!
 
贺卫方是中国提倡废除死刑的祖师爷. 我提他是觉得提倡废除死刑的人大大地自相矛盾: 一方面说"死刑使犯人极度恐惧,太残忍", 另一方面又说死刑没有震慑力.
 
"如果大部分被判死刑的人希望改判无期,那么死刑就有意义;如果大部分判无期的希望改判死刑,那么死刑就该废止了", "从好多人被判死刑还要上诉来看,死刑还是有震慑力 ,至少对于那些怕死的潜在犯罪分子来说" --- 除了不符合你对"死刑震慑力"的定义, 网友这些话到底哪里错了?
 
我只能这样来理解: 说死刑没有震慑力的人, 是自己心里"视死如归"的人. 我佩服. 可惜绝大多数人并不是这样的. 


 

  本贴由[husonghu]最后编辑于:2011-7-30 6:59:23  


 

  本贴由[husonghu]最后编辑于:2011-7-30 7:43:22  




 www.ddhw.com

 

  本贴由[HF:]最后编辑于:2011-7-30 9:1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主题

550

帖子

8036

积分

8#
发表于 2011-7-31 09: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我觉得, 在我们最近几贴的争论中, 我们关键的差异是:


死刑震慑力失效, 应该是指"明目张胆杀人,明知结局是死刑无疑,也存心要干", 也就是我说的"八太爷"这样的人物, 我认为这样的人物极少极少.
 www.ddhw.com
你这样定义的‘威慑力’也太水了吧?这样说来,绝大部分发生的杀人案中,‘威慑力’还都没失效,还都起到了作用 -- 都成功地防止犯罪发生?
 
如果你说:有人冲动犯罪,没想起来死刑这回事,因此,不算‘威慑力失效’,那好吧,咱们暂且放‘威慑力’一马,怪犯罪人没想起来,不怪‘威慑力’没作用。
那另一类你提到的:抱侥幸心理的,这些人想到死刑了,但“威慑力”没能盖过“盲目乐观”,还是犯罪了,这种情况算不算‘威慑力’失效?--难道还不算?
 
www.ddhw.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小时热帖
    一周热门
      原创摄影
        美食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ART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All Rights Reserved